(本篇文章內的照片及文字皆為客戶提供並同意分享)
不是膚白能穿什麼都美,而是懂得用對顏色才能替自己加分
這篇案例
她是一位外表白皙、對穿搭頗有興趣的年輕女孩,也是在我首次於台中火車站快閃測色時,主動走過來體驗的客人。
現在回想起來,當時的我們真的都沒想到,那場簡單的快閃會牽起了我們後續的緣分。
從好奇出發:我也想知道,什麼顏色最適合我?
「我本來就對於穿搭以及顏色搭配很感興趣,近幾年來,也看了許多YouTuber拍攝關於色彩分析測的影片,每次看到分析過程和結果都覺得很神奇,沒想到僅僅是衣服的顏色,就能讓人的臉部氣色變好,整個人看起來更有精神、有質感,甚至還能讓五官更立體。也讓一直想要體驗色彩分析的我,越來越想親自體驗,看看自己到底適合哪一種色調。」
她是帶著理性好奇的心來到我的攤位,她不是為了變成誰,只是想更認識自己。
她累積已久的困惑:喜歡的顏色,為什麼總是穿了沒精神?
我們聊到她最常穿的顏色,她說:
「我其實特別喜歡穿綠色的衣服,衣櫃裡有不少單品。但綠色有分很多種色系,也有飽和或低彩度的差異。有時穿上某件綠色,總覺得臉色灰灰的、沒精神,但又說不出問題在哪。」
「久而久之,那些讓我『感覺怪怪』的衣服就被我冷落了,也開始對於穿搭和選色感到不確定。」
這種「明明很努力卻總覺得哪裡不對」的狀態,其實真正的癥結點不是沒眼光,而是沒有方法。
快閃活動的相遇,讓她回去把整個衣櫃重新審視一遍
那天我只能用紅、藍、綠幾塊色布、幾種對比圖樣,做最簡單的判斷。但她的反應讓我很印象深刻:
「雖然不是在工作室,測試條件有限,但我還是從中得到了很多啟發。
老師指出我氣色不好不是因為搭配錯,而是顏色方向錯了。那句話真的讓我很有感。」
她回家後,打開衣櫃仔細檢視了一遍…
「我發現很多衣服的色調其實真的不太適合我,難怪穿起來會覺得哪裡怪怪的。
那次互動讓我決定,要進一步去工作室做完整分析。」
「很多時候,當結果不如預期,我們總會下意識地從自己身上找問題。
但其實,問題不一定出在我們身上,而是出在——我們找問題的方向,一開始就搞錯了。」
正式測色:我原來最愛的顏色,竟然不是最適合的
幾週後,我們在工作室見面。這次不是快速測試,而是針對她整體的色調結構、對比強度、明暗比例,進行完整的分析。
「我真的沒想到,我其實並不適合原本很愛的鮮綠色,反而是大地色與粉紅色這類柔和色系,最能襯托我的膚色與氣質。那時真的蠻驚訝的。」
結果從來不是限制,而是更明確地掌握方向與選擇
老師跟我說,不適合的顏色不是不能穿,只是盡量不要靠近臉部。如果真的喜歡,也可以用在下半身或配件,這樣就不會影響整體氣色。
「個人色彩分析,就像是一份『最省力又最加分』的顏色清單。
它不是拿來限制你穿什麼,而是幫你更清楚:哪些顏色對你來說最有優勢;
而當想穿不那麼適合的顏色時,又可以怎麼透過穿搭或彩妝技巧,讓整體一樣協調、有精神。」
從憑感覺購物到有意識購物
測色當天,我先給了她一份簡易的紙本報告書。過幾天,我會再提供更完整的電子檔報告書。
「 測色後我收到一份非常完整的報告,從色彩結構到搭配建議一應俱全,讓我在挑選衣服時不再憑感覺亂買,而是有依據、有方向地選擇。」
「 原本我以為,在知道自己適合的色系後,會迫不及待地大肆採購一堆新衣服,把衣櫃全部換成分析建議的顏色。蠻意外的是我反而變得更冷靜、更有意識地看待購物這件事。」
「 每當想要購物前,會先停下來思考:
‘’這件衣服適合我嗎?和我現有的單品能怎麼搭配?」等等的問題。‘’」
我們常以為,只有在人際關係裡才會『因誤會而結合,因了解而分開』。
但其實在購物裡也一樣——我們會『因感覺而購物,因意識而不後悔』。
真正的改變,不只是外在,更是內在心態
「這樣的轉變不僅幫我節省了許多不必要的花費,也讓我在風格塑造上更加明確、有方向。比起一味追求大眾流行與他人看齊,我更在意的是「適合自己」以及是否能展現最自然、舒服的自己。」
我在穿衣這件事上獲得了更多自信與自由
「我從過去的盲目跟風,到現在能夠真正理解自己、欣賞自己,
Evelyn老師的專業和陪伴讓我在穿衣這件事上獲得了更多自信與自由。」
她的故事,或許也是你此刻的寫照。
如果你也曾困惑、曾經努力卻總覺得少一點什麼,或許——我們可以一起找出那個屬於你的解法。
「色彩分析,不是只為了變漂亮,而是為了更自在地做自己。」

